欢迎访问深圳市循环经济平台,您是平台第 131527574 位访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探索厨余垃圾生态循环新模式,盐田助推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近3年以来,盐田区坚持探索厨余垃圾生态循环新模式,助推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盐田区厨余垃圾分出率日均达到25.31%,超过市绩效考核满分标准。 
推动厨余垃圾处理提质增效
盐田区自2012年启动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以来,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企业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创新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工作,通过前端源头分类,终端固液分离、高温降解,后期提炼生物柴油、有机肥料、生物燃料棒等,形成减量分类、资源化利用的闭合产业链条,打造居民厨余垃圾及公共餐饮垃圾一体化处理的“盐田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后端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2022年,盐田区还筹建占地4876平方米、日处理能力达200吨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环境园,致力将环境园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两区一基地”先进示范园区。
环境园建设内容包括厨余(含废弃油脂)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生产线(日处理200吨),建成后将通过使用油水分离、高温生物降解等先进技术,实现降解减量率达85-90%,剩余降解物全部用于制作有机肥和提炼生物柴油,推动厨余垃圾处理100%辖区全覆盖,大大提高盐田区垃圾分类后端处理能力。
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盐田区积极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借助名校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充分应用合作单位的科研成果赋能垃圾分类。
与同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作,依托在建的资源化利用环境园,开展厨余垃圾油相制生物质柴油、固相做黑水虻生物质转蛋白或制作碳源、水相厌氧产沼制绿氢等,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创路子、立标杆。
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试点推动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社区建设,率先创建厨余垃圾社区化生物处理试点,通过黑水虻处理将大梅沙片区产生的厨余垃圾转化为绿色堆肥和生物饲料,在大梅沙万科中心园区率先实现厨余垃圾的100%全量资源化处理,助力近零碳社区建设。同时,打造了全市首个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2023年5月,深圳市首个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在盐田区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该馆位于盐田区循环经济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内,占地近300㎡,包括科普间、科普连廊及黑水虻处理示范3个分区。项目依托社区垃圾分类基础,着力创建“黑水虻+堆肥+共建花园”等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新模式,餐厨垃圾日处理量已经扩大到3吨。
在探索有机垃圾就地资源化路径,营造环境友好空间的同时,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强化人文科普体验,包括黑水虻生物式处理厨余垃圾在内的厨余垃圾处理新模式等更多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科普内容开始被更多人了解,有效提升了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垃圾分类、碳减排意识,助力盐田区高质量建设“近零碳试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