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循环经济平台,您是平台第 134363790 位访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9-26 来源:生态环境部 作者: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重大转变”,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必须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四个重大转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生动展示。“四个重大转变”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三个维度,系统展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地表水优良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绿色发展奇迹,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必须保持必胜的信心决心,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四个重大转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高度凝练。其中,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是方法策略的转变,强调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系统观念。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是观念责任的转变,突出历史主动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是视野格局的转变,既基于大国实力,更是源自大国担当。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是思想理论的转变,这是指导实现其他重大转变的根本性转变。“四个重大转变”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和深厚哲理,必将指引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个重大转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得到全国人民普遍认可、国际社会广泛肯定,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四个重大转变”进一步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新征程上,必须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理解和把握“五个重大关系”,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设生态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创造性提出了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这既是实践总结也是理论概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必须牢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以改造主观世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这是居于管总和引领的地位。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反映高水平保护的成效,离开绿色环保的发展,既不符合新发展理念,更谈不上高质量。必须深刻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和关联要素的多元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系统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深化运用,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给予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空间,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这体现了外因与内因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对事物发展发挥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既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也要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体现了稳与进的统一,强调我们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任务确定无疑、态度和决心毫不动摇、行动和策略积极稳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必须立足实际国情,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深刻理解和把握“六项重大任务”,努力开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攻方向,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引领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地实施。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示范样板。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相关交易规则和核算标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安全根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加强“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指导地方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持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化核安全科技创新,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
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能力。强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深刻理解和把握“一项重大要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党的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生态文明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所在。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应对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博弈任务艰巨。面对新征程新形势新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斗争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坚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责任清单。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落实机制,组织开展成效考核。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强化执法监管,依法查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努力建设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坚决当好生态环境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