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循环经济平台,您是平台第 15944334 位访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深圳大力巩固和深化中国人居环境奖成果

发布时间:2018-03-15 来源: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作者: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深圳不仅成为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也发展成为一座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双优”的宜居典范城市。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道路。“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增强,努力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将深圳创建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都市,巩固和深化了中国人居环境奖成果,出色地完成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各项目标任务。

  成效之一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住环境全面提质

  市政设施实现高覆盖。2016年,全市共有自来水厂52座,总供水能力709万吨/日,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100%。全市液化石油气储气能力为83742吨,天然气管道共5991.22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100%,住宅小区、城中村光网覆盖率分别为99%、8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9%,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559万户,光纤入户率达83.8%。全市地铁运营里程达285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5.17%。

  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2016年,全市幼儿园1579所、小学337所、普通中学352所,全日制高校12所、非全日制高校1所,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11.23万人。截至到2016年底,全市共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630家、正常运营591家,各类卫生机构达 3339个(不含 613 家非独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4000多个,各类文化场地数量为10246个,其中市、区级大型文化场馆达59个。

  居住环境品质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已完成城市棚户区开工11017套,目前还有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推进。全市实施专业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已达3597个,原特区内住宅区已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老旧住宅区、城中村和“村改居”社区项目物业管理覆盖率超过80%。全市1836个城中村中,已全部完成市容环境“净化”整治,全面完成204个“示范村”及302个“达标村”创建工作任务。

  成效之二生态环境品质全面提升。2016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9.2%和45.1%,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各类公园总数达921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全市已建成2400公里的绿道网,林荫路推广率达95.56%。深圳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54天,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国家74个重点城市第6位;全市12座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9座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以上,主要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环境综合治理成绩凸显。2016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近7万辆,远洋船舶转用低硫燃油共4756余艘次,完成400余家企业的低VOC改造,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和VOC排放总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约1.1万吨、0.7万吨、3.3万吨、2.0万吨和5.1万吨。全市15条主要河流水质总体明显改善,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启动,18段初步实现不黑不臭。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共有8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3座、污水厂污泥处理设施4座,工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为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成效之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全市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分别提至2130元、900元,低保边缘户籍困难群众已全面纳入救助范围。截至2016年,累计供应具有保障性质或政策优惠性质的住房共计47.737万套,并将人才安居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惠及人才超过18万人。社会保险逐步破除户籍壁垒,养老制度实现全覆盖,少儿医疗保险取消户籍限制,来深务工群体已全部纳入了医保体系,失业保险实现市内外户籍全覆盖,生育保险市内外户籍职工群体全面实行无差别参保,并大力促进建筑施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力度加强,社会和谐稳步推进

  

  巩固社会和谐发展。截至2016年底,共为2000余名疾病应急救助患者给予费用减免,积极为低收入群体、孤儿等共5000余人购买综合医疗保险和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全市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19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超过200家,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全覆盖。为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以及生活困难残疾人建立了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救助全覆盖,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近3万人次。深入开展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四免”服务、“南粤春暖”等专项活动,举办近500场免费招聘会,开展外来青工文体节以及节日慰问和巡回演出等关爱行动。

  成效之四 

  城市管理高效有序,城市安全巩固提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深圳市城管数字化平台采用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置、监管分离的工作机制,极大缩短个案平均处理时间。2011年至2016年,城管数字化平台共接报案件786.51万宗,总体结案率高达99.08%。2016年,“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了10万人,智慧城管“五位一体”公众互动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案件达161474宗,占数字化城管系统全年受理案件总数的11.69%。

  公共安全不断巩固提高。2016年,全市室内外及人防应急避难场所达2437.23万平方米,城市消防站39座,市级应急委成员单位、专项应急指挥部分别为96个和36个,市一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60支、应急处理工作组12个,第三届深圳市应急专家65人;累计排查404个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点危险源,702家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纳入防雷安全风险点危险源电子图;全年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至416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28人/万台车;刑事案件立案数89405宗,实现四年持续下降,破案率达38.2%,为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成效之五质量效益好中更优。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95万亿元(不含研发投入支出),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72.8%;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达7847.7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0.3%,经济主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29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41家、上市企业90家。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810.73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346家,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403家,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质量经济优势凸显,创新发展动能强劲

  

  创新动能持续发力。2016年,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842.97亿元,占GDP比重提至4.20%,全市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到149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037家,累计培育了66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37家创业孵化载体,7000余台大中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及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分别33.71万件、11.15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6万件,同比增长13.7%,连续13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

  成效之六资源能耗低中再降。2016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用水量降至10.22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了近40%;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和水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下降2.63%、3.21%、2.42%。

  资源节约推进加快,绿色发展速度提升

  

  全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总量为342.61亿千瓦时,折算成标准煤约达1096.35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6.87%。全市已建成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项目225个,开展光伏照明、地源热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试点项目,已投入使用的试点示范项目累计可节约1.9万吨标准煤/年。

  绿色发展成绩优异。2016年,全年支持新兴产业项目1032个,支持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升级项目456个,累计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企业1400家。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5300万平方米,已建成装配式建筑项目达14个、面积达104万平方米,全年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255万平方米。截至2016年底,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6.7万,累计建成12个泊位的岸电设施。全市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达70兆瓦,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