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循环经济平台,您是平台第 131625670 位访客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 》 循环经济理念

3R模式:城市废弃资源再生利用 循环经济理念在国内实践应用及其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8-08-02 来源:深圳市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 作者:

摘要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该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高能耗、高物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及面临的不可持续问题。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供需矛盾”、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循环经济的尺度来看,可将其具体实践划分为宏观的合作消费、零废弃物社会,中观的产业生态园,以及微观的清洁生产机制,可分别对应省市、园区、企业三个层次,中债资信据此对通过验收的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进行分类。结果发现,通过验收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此外,这些企业从事领域多集中于化工、钢铁、冶金等高能耗、高物耗行业。基于循环经济应用的层次性,中债资信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区域、园区及行业,对其应用循环经济的方式、模式及成效进行了总结。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尽量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其覆盖范围涉及较广。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好把握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实现程度。目前,国内在评价不同行业的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涉及的专业性,尚有不少空白等待填补。
 
未来发展方面,循环经济的推动依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最终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合力。随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实践,其未来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企业与消费者的参与。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这一模式下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进而给生态环境带来较重的负担与压力。与之对应的是,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一种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经济模式,能够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入,循环经济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活动。循环经济的三大基础性原则(又名“3R原则”)包括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使用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以上三大原则构建了循环经济的逻辑性框架。
 
其中,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要求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提高效率、减少消耗,进而从源头控制住流入生产与消费环节的物质和能量。再使用原则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再循环原则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末端,仅针对那些经过减量化、再使用仍无法进入循环的物质或能量,通过工艺创新使其重塑或改变形式,作为生产原料再次进入循环。总体而言,循环经济的三大基础原则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构成了循环经济模型的理论体系。
 
实践中,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实现循环经济的原则。微观层面,企业可以在产区内部构建一个微型循环系统,如化工企业加强提纯工艺,并将副产物再次转化为原料重新进入循环。中观层面,可以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物质循环。宏观层面,可以由上述各微观循环和中观循环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每个参与者均完成大循环中的某一项职责,进而实现宏观经济领域的循环。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环境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保障和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的实践应用,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债资信拟从法律与政策两个层面,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环境进行梳理。
 
法律方面,我国于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管理制度、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激励措施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标志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了法律依据与保障。
 
政策方面,我国循环经济政策总体上可分为指导文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几大类,其主要内容具体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已制定多项政策文件,保障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但是,鉴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性与复杂性,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国家整体战略与地方产业特点制定差异性政策。其中,甘肃省、江苏省、广东省、陕西省、山西省、大连市等地已制定地方性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或实施办法。
 
 
三、 循环经济在国内的实践发展与经验
 
我国亦重视推动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经过试点前期的探索与实践,第一批84家、第二批66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分别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通过验收。考虑到按照循环经济的尺度,可将其实践划分为宏观的合作消费、零废弃物社会,中观的生态产业园,以及微观的清洁生产机制,分别对应省市、园区及企业3个级别,中债资信拟据此将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进行分类,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两批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企业是社会实践应用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主体,从其所属行业类型来看,这些企业多集中于化工、钢铁、冶金及再生资源等高能耗、高物耗重点行业,具体如下图所示。


基于循环经济实践的层次性,中债资信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区域、园区及行业,对其应用循环经济的方式、模式及成效进行了总结,概况展现循环经济理念在国内的实践情况。
 
 
1、典型区域、园区的循环经济实践
 
 
(1)浙江省
 
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并于“十五”时期正式启动循环经济工作。2007年12月,浙江省被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省,先后印发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探索发展循环经济。
 
具体实践层面,浙江省于2011年发布了《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作为省内推动循环经济工作的行动纲要。其中,“991”行动计划具体指发展循环经济九大领域、打造循环经济九大载体、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2008~2015年,浙江省每年编制下发全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在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领域筛选一批重点示范型项目加以推进和实施,在此期间,共实施此类项目1,818个,总投资5,265.2亿元,形成了较好带动作用,其在循环经济方面近年实现及近期规划的指标具体如下表所示。


“城市矿产”是对城市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因为“城市矿产”中含有大量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造纸原料、废玻璃、废弃电子产品及报废机动车,载有原生资源加工过程中的能耗、物耗等,其充分回收利用,对落实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按照“城市矿产”不同重点品种聚集地和合理经济流向,先后设立了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等3个国家级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滨州邹平县青阳镇等地区设立了8个省级“城市矿产”示范产业园,在17个市设立了30个市县级“城市矿产”产业园。通过设立以上专项产业园或聚集区,解决了“城市矿产”产生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回收利用不能仅依靠原有“小、散、弱”分布格局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以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造纸原料、废玻璃、报废机动车和废弃电子产品等8大类的“城市矿产”回收利用总量为6,502.58万吨,主要“城市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率为65%,较好实现了循环经济对有限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
 
2、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实践
 
从上述通过验收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所属行业来看,其多集中于化工、钢铁等高物耗、高能耗行业,以上行业也在践行循环经济理念方面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
 
(1)化工行业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正朝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方向而努力,通过化工园区的建立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落实。因为化工行业具有产品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往往上游工序的产品可作为下游工序的原料,生产装置可以通过管道链接。化工园区的建设不仅可节省原料运输费用,而且相互关联的化工装置聚在一起,有利于生产控制、安全操作及“三废”的集中治理。


(2)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具有钢铁生产、能源转换、废弃物回收利用三大功能,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围绕这三大功能而展开,具体通过大、中、小三个循环来实现。以曹妃甸为例,曹妃甸是我国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随着首钢整体搬迁至曹妃甸,曹妃甸一跃而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钢铁生产中心,而循环经济思想贯穿其发展的各方面,其循环经济应用的具体模式如下表所示。


四、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其覆盖范围涉及较广。分析与监测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实现程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服务。
 
1、国家及省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于2016年底联合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该指标体系从体例上分为综合指标、专项指标和参考指标3大类。上级政府可以根据主要评价指标,对下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定期进行考核,并将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其中,综合指标主要从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循环水平方面进行考虑,包括2个指标。专项指标包括11个指标,主要可分为资源产出效率指标、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指标和资源循环产业指标。参考指标主要是废弃物末端处理处置指标,包括4个指标,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
 
在专项指标的具体选择上,资源产出效率指标主要从能源资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方面进行考察;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指标的选择,兼顾了农业、工业、城市生产生活等;资源循环产业指标,则主要从相应产业规模方面进行考察,包括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指标。



以上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省域等两个层面。对于市县级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原则制定。
 
2、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
 
当前我国已经发布了2,000多项循环经济相关的标准,但在关于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面,只有GB/T28397-2012《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和GB/T31088-2014《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2项标准。
 
其中,根据GB/T28397-2012《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具有普适性、概括性,可分为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减排指标。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可代表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特点的、可操作及可验证的指标,具体如下表所示。


长期以来,以采掘为主的传统煤炭产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由此造成矿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承载力下降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亟待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以上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提出,能更好地指导对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进而提高该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对于其他产业园区和行业企业,需根据园区或行业特点,从能源资源减量、过程及末端废弃物利用等角度制定符合其特色的指标。例如,对于林业产业的循环经济评价,可以选取万元产值林地投入量、人均木材消费量、木材利用率(产品木/木材产量)及树根回收利用率等指标。
 
五、总结与建议
 
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可划分为宏观的零废弃物社会、中观的产业园以及微观的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国内在对应层面的循环经济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系列问题。
 
宏观政策领域,国内已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多项政策文件,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鉴于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地方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政策机制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协调问题,这就需要地方结合国家整体战略和地方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差异性政策,并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中观的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方面,我国已通过建设一批化工园、静脉产业园等园区,很好地实践了循环经济理念。但是,仍然有部分园区企业间的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大量副产物或废弃物无法得到最终利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托园区主导产业,做好物质流分析,对产业链条缺乏的部分进行补链,提高园区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与稳定性。
 
消费端实践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体现在选择耐用、低耗商品,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现阶段我国多数群众考虑物质循环利用的消费观正逐渐加强,但购买能力有限,同时对该类产品标签的知晓率较低,未来可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予以应对。
 
此外,对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实现程度的把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涉及不同行业的特定园区、企业评价方面,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专业的多样性,尚有不少空白等待填补。未来可根据园区或行业特点,从资源减量、过程及末端废弃物利用等角度制定符合其特色的指标。
 
参考文献:
 
1、王立来,邱明琦. 山东省“城市矿产”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情况简析[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10(02):17-20.
 
2、谢家平,孔令丞,籍巍.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与启示[J].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02):25-28.
 
3、白婕. 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2014,(09):29-30.
 
4、贾爱娟. 基于3R原则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研究[J]. 标准科学,2016,(10):26-30.
 
5、于波涛. 林业产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J]. 学术交流,2007,(05):131-134
 
原标题:绿色经济系列研究:循环经济理念在国内实践应用及其评价体系